2025年8月19日,越南全国范围内250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启动或竣工,总投资额高达128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美元)。这一规模相当于越南2024年全年财政收入的近70%,凸显了越南政府通过基建拉动经济的决心。
越南总理范明政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些项目将为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约13%,并“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战略基础设施的现状”。这场基建盛宴既是应对美国关税压力的防御动作,也是实现8.3%-8.5%年度GDP增长目标的关键一招。
01 基建短板:经济腾飞的绊脚石
越南基建落后的现实令人震惊。2019年,越南公路质量在全球排名109位,在东盟国家里垫底。全国只有六成国道是沥青路,七成公路只有双向两车道,道路坑洼、高低不平都是家常便饭。
展开剩余79%铁路系统更为落后。目前越南在用的铁路,绝大部分还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米轨”,轨距只有1000毫米,远窄于国际通用的1435毫米,极大限制了运载能力和行驶速度。这些米轨铁路平均时速只在50公里上下。
供电情况也不理想。2023年,热浪侵袭下越南出现全国范围大停电,供电不足打断了鸿海、三星、立讯精密等龙头厂商的生产,损失达14亿美元。直至今年,缺电的情况依然未曾解决。
02 投资结构:私人资本占主导
与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不同,越南此次基建投资呈现出“国退民进”的特点。在500亿美元总投资中,私人资本和外国直接投资占据63%的比例,而国家资金仅占37%。
这种投资结构反映了越南“民富国穷”的财政现状。越南2024年整个财年的财政收入才722亿美元,而这次总投资就达500亿美元。通过动员私人资本和国际资本,越南有效减轻了国家预算压力。
私人资本之所以愿意投入,部分是看好越南的城市化空间广阔和基建红利,可以通过入股的形式获得基建项目运营权和利润回报。
03 项目布局:交通与城市发展并重
此次启动的250个项目涵盖多个关键领域。按领域划分,有59个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44个民用与城市工程、57个工业工程、36个技术基础设施、2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
交通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包括湄公河三角洲的Rach Mieu2号桥、隆城国际机场以及新山机场T3航站楼等。其中,隆城国际机场预计将于2026年竣工,将成为越南最大的国际机场。
城市发展项目包括越南河内的国家会展中心和西贡滨海国际金融中心等。政府还计划建设至少10万套保障性住房,改善医疗和教育设施,并推动文旅开发。
04 经济雄心:从短期刺激到长期转型
越南的基建投资不仅是为了短期经济刺激,更是一次结构性的战略布局。短期来看,基建投资能直接带动钢铁、水泥、机械、运输等行业需求,稳就业、增税收。
中期而言,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加速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率。据越南建设部估计,这些项目将在2025年为GDP贡献超过18%。
从长期来看,更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有助于越南吸引更多高科技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并通过引进全球技术和管理标准来提升本土生产力。越南的目标是到2045年实现高收入水平,成为下一个“亚洲虎”。
05 政策改革:为基建开路
为确保基建项目顺利实施,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25年1月1日,越南实施新版《公共投资法》,通过权力下放和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来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越南政府2025年的公共投资拨付目标超过900万亿越南盾(约3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然而,截至2025年7月,年度公共投资计划仅完成40.7%,意味着剩余近60%的资金必须在年内最后5个月完成拨付。
公共投资拨付进度已成为衡量政府部门领导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政府推进基建项目的决心和紧迫感。
06 中资角色:从承包到投资
中资企业在越南基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去年底,由深圳地铁承包的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正式通车,成为越南首个建成通车的轻轨。
2025年9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越南胡志明市城市轨道交通滨城—参梁段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标志着公司成功进入越南市场。
中资参与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勤指出:“现在中资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以小而美项目为主。中资直接投资项目也更为谨慎,而更多采取承包项目的模式‘走出去’”。
07 风险挑战:效率与资金难题
越南基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效率问题。世界银行统计显示,越南的基建项目落后于计划长达五年,而所需投资资本是最初估计的两倍。
胡志明市的1号线作为越南首条地铁线,2007年写入规划,2012年开工,历时12年完工;首都河内唯一开通的城市轻轨吉灵-河东线也建了10年;定位“越南最大机场”的隆城机场,早在2005年就宣布立项,直到目前仍未完工。
资金压力也不容忽视。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的省级竞争力指数(PCI)报告显示,尽管最近越南的基建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在投资者眼中,越南的基建完全称不上是加分项。
越南的基建狂潮是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政策改革和国际合作,越南不仅能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还能为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中国的“四万亿”计划相比,越南基建更像是一场“社会拉动国家”的豪赌,高度依赖外部资本和出口市场。这种模式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风险。
随着未来更多项目的落地,越南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这场棋局的最终结果,将决定越南能否真正成为下一只“亚洲经济小虎”。
发布于:河北省
